ISO9001證書到期以后怎么辦
眾所周知ISO9001體系認證,有效期3年,每年都要交維護費(年費)一般證書到期之后,申請商可以有2種選擇,1.繼續讓之前發證的機構辦理。資料 審核 從新來一次.(必須要)
2.另外找一家機構從新發證,因為每個機構的年審不一樣,所以可以選擇一個年費優惠的機構辦法,目前國內很多機構可以選擇,歡迎來電咨詢
投標加分項目
1.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十環標志
2.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
3.中國中小企業誠信示范單位
4.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5.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6.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7.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認證

一、企業申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需提交資料
1、申請書:1份,需簽字并加蓋企業公章及齊縫章;
2、合同:2份,需簽字并加蓋企業公章及齊縫章;
3、企業營業執照,需副本蓋有新年檢章;
4、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需副本蓋有新年檢章;
5、企業資質許可(如有),需正常有效期內;
6、企業產品工藝流程圖;
7、企企業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電子版)。
二、企業實施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準備工作
1、編制質量手冊
2、收集生產產品的相關標準。
3、編制作業書。
4、產品的檢驗規程(包括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和成品檢驗)。
5、計監視測量設備的統計以及檢測(到市計量局進行檢測)。
6、建立設備臺帳,并做好設備標識。
7、做好區域標識(如:機加區、焊接區等)。
8、收集近幾個月的訂貨合同,或銷售協議書。
9、建立顧客檔案。
10、收集供方的材料,包括廠家的營業執照、認證證書,產品檢驗報告流程、合格證書等。
11、整理采購合同。
12、整理外協廠家的加工圖紙及相關資料。
13、庫房的整理(包括標識、碼放、出入庫手續)。
14、公司整體的安全文明生產(編寫安全操作規程)。

在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都想著要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探究一下究竟是什么促進了現在局面的形成。
首先,是產品認證具有的局限性。
產品認證有著自身特有的局限性,眾所周,產品認證一定是要有產品標準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認證。而產品標準的形成需要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過有關各方面協商并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才形成的;這就要求能夠認證的產品必須是成熟的產品。
事實上,現在有很多的產品在投入使用之前并沒有成熟的技術。但是,市場激烈的競爭要求產品必須縮短生產新周期,這就與產品認證的要求有著很大的矛盾。
產品認證主要是針對的是有著實體的產品,無法對無形的服務做出認證。但是,三產業的很多項目往往沒有實體,其就不能進行產品認證。產品認證因為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就需要另外一種質量認證方式來取代它。
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后,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已經得到全球175個有著實體經濟的國家和地區認可。作為一種廣受人們信任的質量認證方式,ISO認證取代產品認證有著必然性。
其次,是國際貿易和市場競爭的需要。
在經歷了多個版本的迭以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已經被全球175個國家和地區認可,成為一種關于質量管理體系的通用規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證書,已經成為參與國際貿易入門的標志,成為國際貿易各參與方的廣泛需要。
國際經濟的發展趨勢是由數量的不斷增加轉向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如果想要競爭的優勢,在戰不能帶來足夠利益的情況之下,產品質量的脫穎而出就成為了競爭的關鍵。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品及技術條件要求苛刻的產品上,由于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產品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市場競爭的成敗。要使顧客滿意,通用的質量認證就成為必需。
三產業的興起及競爭的加劇。進入到20世紀末以后,在全世界范圍以內,三產業得到迅速的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產品認證的不適用,及三產業之間的激烈競爭,需要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來保證各企業質量信譽,加強其競爭優勢。再次,是項目招標的需求。
在進入21世紀以后,很多國家和地區在項目招標的時候,都要求相關的企業有著一定的資質認證。在所有的資質認證中,ISO9000認證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的資質條件。如果企業不能出示ISO9000認證證書,連招標書也不能得到,這就極大的推動了質量認證的發展。然后,是顧客的推動。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理念是:以客戶為關注焦點。它要求組織在生產中、銷售中、提供服務中時刻把客戶放在位。正是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理念能夠很好地保護顧客,為顧客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顧客才會不遺余力的推動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顧客并不想花費巨大的成本去請相應的來評定供應商的資質,也不想花費昂貴的代價去請評價急速新換代產品的質量穩定情況。然而,顧客又希望供應商能夠有資質去做出質量穩定的產品,他們提出了供應商限期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要求,這種要求倒逼供應商不得不進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后,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只對顧客有著好處,迫使企業提供的產品盡量不存在缺陷。它是推動企業內部降低成本、提率,以優異的質量性價比和良好的服務來實現顧客滿意的關鍵。
并且,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是能夠保證企業自身的利益,避免自身承擔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減少因此產生的損失。

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的關鍵。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單純依靠檢驗只不過是從生產的產品中挑出合格的產品。這就不可能以佳成本持續穩定地生產合格品。
一個組織所建立和實施的質量體系,應能滿足組織規定的質量目標。確保影響產品質量的技術、管理和人的因素處于受控狀態。無論是硬件、軟件、流程性材料還是服務,所有的控制應針對減少、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預防不合格。這是ISO9000族的基本思想,具體地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控制所有過程的質量。
ISO9000族標準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過過程來完成的”這樣一種認識基礎上的。一個組織的質量管理就是通過對組織內各種過程進行管理來實現的,這是ISO9000族關于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當一個組織為了實施質量體系而進行質量體系策劃時,首要的是結合本組織的具體情況確定應有哪些過程,然后分析每一個過程需要開展的質量活動,確定應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
二、控制過程的出發點是預防不合格。
在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階段,從初的識別市場需求到終滿足要求的所有過程的控制都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例如:
---控制市場調研和營銷的質量,在準確地確定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開發新產品, 防止盲目開發而造成不適合市場需要而滯銷,浪費人力、物力。 ---控制設計過程的質量。通過開展設計評審、設計驗證、設計確認等活動,確保設計輸出滿足輸入要求,確保產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防止因設計質量問題,造成產品質量先天性的不合格和缺陷,或者給以后的過程造成損失。
---控制采購的質量。選擇合格的供貨單位并控制其供貨質量,確保生產產品所需 的原材料、外購件、協作件等符合規定的質量要求,防止使用不合格外購產品而影響成品質量。
---控制生產過程的質量。確定并執行適宜的生產方法,使用適宜的設備,保持設備正常工作能力和所需的工作環境,控制影響質量的參數和人員技能,確保制造符合設計規定的質量要求,防止不合格品的生產。
---控制檢驗和試驗。按質量計劃和形成文件的程序進行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和成品檢驗,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防止不合格的外購產品投入生產,防止將不合格的工序產品轉入下道工序,防止將不合格的成品交付給顧客。
---控制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在所有這些環節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產品,防止損壞和變質。
---控制檢驗、測量和實驗設備的質量,確保使用合格的檢測手段進行檢驗和試驗,確保檢驗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防止因檢測手段不合格造成對產品質量不正確的判定。
---控制文件和資料,確保所有的場所使用的文件和資料都是現行有效的,防止使用過時或作廢的文件,造成產品或質量體系要素的不合格。
---糾正和預防措施。當發生不合格(包括產品的或質量體系的)或顧客投訴時,即應查明原因,針對原因采取糾正措施以防止問題的再發生。還應通過各種質量信息的分析,主動地發現潛在的問題,防止問題的出現,從而改進產品的質量。
---全員培訓,對所有從事對質量有影響的工作人員都進行培訓,確保他們能勝任本崗位的工作,防止因知識或技能的不足,造成產品或質量體系的不合格。
三、質量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并實施文件化的質量體系。
質量管理是在整個質量體系中運作的,所以實施質量管理必須建立質量體系。ISO9000族認為,質量體系是有影響的系統,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檢查性。要求一個組織所建立的質量體系應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典型質量體系文件的構成分為三個層次,即質量手冊、質量體系程序和其它質量文件。質量手冊是按組織規定的質量方針和適用的ISO9000族標準描述質量體系的文件。質量手冊可以包括質量體系程序,也可以指出質量體系程序在何處進行規定。質量體系程序是為了控制每個過程質量,對如何進行各項質量活動規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是有關使用的文件。其它質量文件包括作業書、報告流程、表格等,是工作者使用的加詳細的作業文件。對質量體系文件內容的基本要求是:該做的要寫到,寫到的要做到,做的結果要有記錄,即寫所需,做所寫,記所做的九字真言。
四、持續的質量改進:
質量改進是一個重要的質量體系要素,GB/T19004.1標準規定,當實施質量體系時,組織的管理者應確保其質量體系能夠推動和促進持續的質量改進。質量改進包括產品質量改進和工作質量改進。爭取使顧客滿意和實現持續的質量改進應是組織各級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標。沒有質量改進的質量體系只能維持質量。質量改進旨在提高質量。質量改進通過改進過程來實現,是一種以追求高的過程效益和效率為目標。
五、一個有效的質量體系應滿足顧客和組織內部雙方的需要和利益。
即對顧客而言,需要組織能具備交付期望的質量,并能持續保持該質量的能力;對組織而言,在經營上以適宜的成本,達到并保持所期望的質量。即滿足顧客的需要和期望,又保護組織的利益。
六、定期評價質量體系。
其目的是確保各項質量活動的實施及其結果符合計劃安排,確保質量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和有效性。評價時,必須對每一個被評價的過程提出如下三個基本問題:
A、過程是否被確定?過程程序是否恰當地形成文件?
B、過程是否被充分展開并按文件要求貫徹實施?
C、在提供預期結果方面,過程是否有效?
七、搞好質量管理關鍵在。
——組織的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方面應做好下面五件事:
A、確定質量方針。由負有執行職責的管理者規定質量方針,包括質量目標和對質量的承諾。
B、確定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
C、配備資源。包括財力、物力(其中包括人力)。
D、一名管理者代表負責質量體系。
E、負責管理評審。達到確保質量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http://www.mailchain.cn